“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天然地被赋予独特而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8月30日-31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河颂 齐鲁韵”社会实践团队及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一行7人到达东营市进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调研。
8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参观学习,黄河文化馆场馆展陈紧扣“大河奔流”主题,涵盖“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八大展厅以自然黄河为主线再现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物产资源、风俗民情,采用多元化声光调控技术纵览万里巨川的精彩迭变,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生动展现黄河风采、讲述东营故事。借助多媒体四折幕、场景打造等数字技术及丰富的图文讲解,实践团队纵览黄河流域河湟、河洛、关中、齐鲁等地区的文化底蕴,感知东营地域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深化了对黄河文化的总体性认识,再次体悟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要地位及黄河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影响。
为深入了解近年来东营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及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业态,8月31日上午,黄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座谈会在东营市科技馆一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东营市科普服务中心副主任曲学勇主持。中共东营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种效博教授系统阐述了东营地区的黄河文化印记,自历史地理角度梳理东营独有的名人遗迹、盐业春秋、移民文化、红色记忆、戏曲艺术等,并切实指出当前东营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瓶颈问题。市委宣传部文明科科长刘金凤就深化黄河文化“两创”、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等层面作了汇报,重点阐明东营市赋能“山东手造”,将黄河文化元素融入“山东手造”设计开发全链条,推出黄河口草编、中华齐笔、东王泥陶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属性的手造产品。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谷晓凯着重介绍了首届黄河文化戏曲演出季、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等黄河文化主题演艺节庆活动的开展情况,“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元宇宙黄河文化市集等文旅融合项目以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策划的《周末请上车》系列栏目,通过搭建新媒体矩阵,多渠道传播东营本地文旅产品,服务广大民众。市文旅集团党委成员、副总经理石刚介绍了市文旅集团在“山东手造”研学项目上提供的场馆等配套服务以及集团下属东营雪莲大剧院运营层面的成功经验,采用院团结合的运营体制打造有东营特色的自制剧20部,有效解决中小城市“黑灯剧场”问题。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管理(政策法规)科负责人王磊就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及吕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说明。与会人员就东营市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业态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邵明华教授重点了解了东营市黄河沿岸非遗文化产业集聚、生产规模等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郭霞、郭宗亮所长重点关注了东营市吕剧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情况并同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宣传工作部部长成妍妍及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寇雅婷、陈琪琪、杨甜甜参与座谈。
会后,实践团队前往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通过实地参观,团队成员不仅了解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演变史,同时学习了五一农场、孤岛林场等历代黄河口人农垦军垦、建设祖国的创业精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滔滔黄河,自青藏高原发源,冲关夺隘、千折万转、奔腾万里,流经华夏九省区,由此汇入渤海,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实地考察黄河入海口,直观感受到“母亲河”黄河对自然的滋养、文明的孕育,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所蕴含的深刻考量与重大意义。
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深挖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是黄河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次调研活动积极响应黄河国家战略与服务山东战略,通过实地考察东营市黄河文化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地,参与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座谈会,深入了解了东营沿黄河地区的文化资源积淀、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实情况,迈出了黄河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一步,为后期推动项目展开、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未来,社会实践团队要继续在实践道路上勇于探索,持续推动黄河文化赓续发展、传承创新,在肩负时代重任的实践之行中砥砺奋进、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