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大事记 >> 正文
【大事记】2021年第11期(总第50期)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03:13    点击次数:699

 

7月11日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寻望初心、追根溯源,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党支部在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带领下,集体参观了改革开放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学习,同志们纷纷表示,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小岗村改革开放先进成果为标杆,结合实际工作,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把科研落实到发掘工地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两地”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秉持山大风骨,弘扬时代气魄,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山大力量。


7月12日

根据学校《关于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和学院党委的要求部署,历史文化学院机关党支部在知新楼A1006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学院党委书记刘军等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芬作为机关支部联系人列席指导专题组织生活会并进行点评。

 

7月12日至19日

为期八天的历史文化学院暑期学校海外师资课程《鸦片时代:印度,中国与东南亚(1728-1935)》顺利结课。课程主讲人劳曼(Lars Laamann)教授任教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是著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该课程于7月12日至19日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历史文化学院刘家峰教授负责组织,并担任助教。


 

7月12日至23日

为积极配合山东大学国际化发展,搭建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桥梁,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引进海外师资,邀请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副教授Keri Schwab于2021年7月12日至15日、7月20日至7月23日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国际课程。本课程由邵明华主持,来自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口腔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软件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的28名学生进行线上课程学习。

 

7月13日至23日

为响应山东大学国际化战略,开展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引进海外师资授课,于2021年7月13日至23日开设《领导能力和团队发展》国际暑期课程,于2021年7月19日至22日开设《解读体验业大数据分析》国际暑期课程,来自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近60名同学参加。

 

7月13日

历史文化学院马新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第42卷2021年第2期发表Early Chinese Village Patterns in Terms of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一文。文章立足中国式话语体系,与西方学术界的有关理论范畴与学术结论进行对话,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村落形态学说。


7月14

由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组成的“山东大学考古团队”获得2021年山东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7月15日

历史文化学院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线上会议。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及辅导员参加会议。学院副处级辅导员李一楠主持会议。


7月16日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3月至7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菏泽青邱堌堆遗址开展考古教学实习,发掘出一批龙山至汉代的房址、窖穴、祭祀坑、墓葬等遗存,其中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房址保存较好,房址及灰坑内出土的陶器兼具龙山晚期与岳石文化双重特征,且具有较为浓厚的下七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因素。为提升青邱堌堆遗址考古发掘的科学性,更好地挖掘遗址的学术价值,研究夏、商历史和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山东大学、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于7月16日共同召开了“青邱堌堆遗址2021年度考古成果论证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菏泽市副市长侯婕出席会议并致辞。


7月17日至18日

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联合举办的“华南地区现代人起源与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和100余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王伟、李占扬共同主持。

 

7月23日

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烟台市博物馆、长岛综合试验区博物馆联合进行的田野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面积约2万平方米。李占扬教授担任山东大学联合考古队负责人。


7月25日

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泉州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泉州由此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姜波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参加“泉州申遗新闻发布会”见证泉州古城申遗成功,并于7月2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见证者”一文。

 

7月25日至26日

山东大学历史和考古学科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议在青岛校区召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出席考古学科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议并致辞,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出席历史学科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高校和有关单位的13位学科发展咨询专家出席会议并为山东大学历史和考古学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副部长董春杰,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党委书记刘军出席会议。

 

8月5日

姜波教授的文章《人类的记忆、共享的遗产》在光明文艺评论频道刊登。

 

8月14日

姜波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开讲啦》讲述世界遗产地泉州。

 

8月18日

曹金成老师的学术论文《元朝德运问题发微:以水德说为中心的考察》在《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3期发表。

 

8月18日

张亚盟老师的《许昌人内耳迷路的研究——基于CT和几何形态测量》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8月22日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关键节点,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响应“学习四史 葆有初心”暑期专项社会实践工作号召,组建“初心如炬”青年党史宣讲团,以“峥嵘百年史 砥砺青年志”为主题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宣讲活动。“初心如炬”宣讲团依托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第二党支部,汇聚了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专业学习与党史学习教育贯通起来,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

 

8月20日至21日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员、山东省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近五十位学者全程参会。

开幕式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陈尚胜主持,中国海外交通史常务副会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研究员,学院院长方辉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教授先后致辞。

 

8月20日

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结果,我院崔华杰老师的《近代西人对中国边疆的史地书写与路径演变研究》获得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8月20日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教授等作者在《文物》发表题为“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出土诸圣舍利分析研究”的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利用现代无损分析技术开展考古发掘出土舍利的科技分析结果,填补了舍利成分和材质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佛教舍利材质甄别提供了科学判据。

 

8月23日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的通知》,山东大学考古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作者:    责任编辑:白雪】


上一条:【大事记】2021年第12期(总第51期)

下一条:【大事记】2021年第10期(总第49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