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7日 17:01    点击次数:510

8月25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院长方辉,党委书记刘军,副院长刘家峰、王芬、代国玺,党委副书记朱继磊、张伟,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孙强,副处级辅导员李一楠,院长助理韩吉绍,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组成员等参加会议。张伟主持会议。

会上,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围绕“发挥支部作用  加强课程思政  推进强院兴校”主题分别发言,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档案文管党支部书记毕牧以《档案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档案学系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特色和经验。他认为,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从制度建设、平台支持和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是根本,要发挥学科优势、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使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相融合。

历史系第一教工党支部书记谭景玉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深度有机结合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含有丰富的、易挖掘的思政教育素材,课程思政应当成为学院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南。

历史系第二教工党支部书记崔华杰以“守好课堂阵地  讲好山大故事  创新讲学模式”为题发表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他认为,要发挥历史学的独特优势以及山东大学历史学科在参与社会历史洪流中的范本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聚焦教育对象,重视教学实践,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新讲学模式。

考古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强结合考古专业“课堂—田野—实验室—博物馆”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模式的特色,提出要发挥好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的示范作用,以德化人、以课服人、以情感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通专业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融合的壁垒,打造“金课”“好课”,强化育人效果。

党小组组长代表章军杰在交流发言中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专业特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将认识自觉升华到意识的更高层面。教师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教育使命融为一体。

张伟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思政工作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做好课程思政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防“四化”,即防止窄化、泛化、淡化、虚化;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支部作用,强“四化”,即强化政治功能、活化党员队伍、深化综合改革、实化长效机制。

刘军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课程思政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她指出,学院在推动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中已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应该进一步强化“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握好课堂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二是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主动研讨课程教学,深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融合方式,不断改进提升,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落实;三是效果到位,要关心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价值引导与知识学习相融合,使学生把课程思政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文化学院自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以来,精心谋划,周密组织,通过持续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专题研讨会,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学院“双优课程建设计划”,系统提升教师队伍课程育人能力,构建完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构建彰显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生态圈。此次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总结和深化了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激发支部活力,强化教师队伍作用,推动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作者:李婧    责任编辑:李婧】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

下一条: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