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外关系史研究生论坛于中心校区知新楼A1006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全球史视野下的壬辰战争”,旨在从更宏大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段中理解壬辰战争,对其在近世东亚国际秩序变迁及在中、日、朝三国各自历史中的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论坛有幸邀请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教授许南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海英、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国情研究所副教授王煜焜、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丁晨楠、泰山学院泰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周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石少颖、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成旭老师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解祥伟出席并担任点评嘉宾,来自海内外7所高校的12位研究生对所撰论文进行报告,吸引了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场旁听。
上午8:20,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翟正男主持了论坛开幕式,陈尚胜教授出席并致辞。陈老师首先对远道而来的研究生们表示欢迎,其次简要说明了本次论坛的学术意义,并对学界年轻的研究力量寄予厚望,最后希望与会研究生珍惜此次交流平台和机会,共同讨论壬辰战争的相关问题。随后论坛正式开始,本次论坛分上、下午依次进行,共展开了四场论文报告与讨论,采取学生主持、学生报告、老师评议、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
论坛于21日上午进行了前两场发言与讨论,第一、二场发言与讨论分别由九州大学博士研究生顾明源和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洋洋主持。来自暨南大学的李蒙蒙、天津工业大学的时可欣、东北师范大学的徐嘉慧、山东大学的赵雨晗、于跃和朱若翌依次进行了论文报告。点评嘉宾杨海英老师、王煜焜老师分别对六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内容与结构上的指导,并给出了切实修改意见。两位老师肯定了诸位同学扎实的基本功和写作思路,也指出了文章中的问题,尤其是在突出文章重点和史料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鼓励同学们深入挖掘、分析史料。另外,杨海英老师提出文章“小题大做”更容易把握和论证,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小题大做”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周郢老师就几篇论文中的某些论断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辨析。
21日下午,论坛进行了第三、四场发言与讨论,分别由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哲和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魏子健主持。来自九州大学的顾明源、暨南大学的魏子健、山东大学的张洋洋、复旦大学的张哲、兰州大学的姚睿麟和山东大学的万睿祯分别进行了论文报告。点评嘉宾许南麟老师、丁晨楠博士赞扬了其中几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和切入角度,并分别结合欧美和韩国学术界最新学术动态,与诸位同学探讨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丁晨楠博士还补充了韩国方面获取相关史料的渠道。周郢老师对论文报告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意见。石少颖老师则结合文化史的内容,做出了更多细节方面的评论。论坛最后进行了师生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各自掌握和擅长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所讨论问题从壬辰战争延伸到16-17世纪之交的东亚国际关系,气氛热烈,内容丰富,使与会学生受益匪浅。
发生于16世纪末的壬辰战争(1592—1598)改变了整个东北亚的国际关系与区域秩序,标志着东北亚局势的转向。本论坛既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系列论坛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与我院举办的“第三届壬辰战争研究(国际)工作坊”在时间和内容上相呼应,为研究壬辰战争的后学诸生提供了宝贵的与前辈学者交流请教的机会,也为国内外关注壬辰战争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